论文已发表
提 交 论 文
注册即可获取Ebpay生命的最新动态
注 册
IF 收录期刊
主观幸福感与抑郁症之间的双向关系:一项横断面与交叉滞后网络分析
Authors Cao C , Yu G, Chen L, Qin J, Lin Z
Received 11 December 2024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21 February 2025
Published 21 March 2025 Volume 2025:18 Pages 719—731
DOI http://doi.org/10.2147/PRBM.S508588
Checked for plagiarism Yes
Review by Single anonymous peer review
Peer reviewer comments 2
Editor who approved publication: Professor Mei-Chun Cheung
摘要
目的:症状网络分析被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揭示情绪状态及其潜在症状之间的复杂关系。本研究旨在利用横断面和交叉滞后网络分析,探讨主观幸福感(SWB)与抑郁症状随时间变化的动态交互作用。
方法:数据来源于2016年、2018年和202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三轮调查,共包含13409名年龄在16岁及以上的参与者。SWB顺利获得生活满意度和对未来的信心等指标进行测量,而抑郁症状则顺利获得CES-D8量表进行评估。采用横断面网络分析每一轮调查中各症状水平的相互作用,并使用交叉滞后网络分析来考察SWB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动态关系和双向关系。
结果:横断面症状网络分析表明,在T1、T2和T3时,非零边数分别为50、44和49,网络密度分别为0.90、0.80和0.89。核心症状“感到悲伤”(D7)在所有时间点上均表现出显著高于其他症状的中心性。尤其在T3时,“生活满意度”(Z2)与抑郁症状之间的负相关性尤为显著。交叉滞后网络分析揭示了“感到孤独”(D5)和“感到悲伤”(D7),以及“感到不快乐”(D4)和“不享受生活”(D6)在不同时间点上的关键作用,这些症状可能形成负向反馈回路。此外,“生活满意度”(Z2)和“对未来的信心”(Z3)表现出显著的保护作用,形成一个正向反馈回路,顺利获得相互增强来抑制负面情绪。稳定性分析表明,网络结构稳定,中心性稳定系数为0.75。
结论:本研究揭示了SWB与抑郁症状之间的动态双向关系。这些研究结果为制定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和公共卫生计划给予了重要见解,以改善心理健康状况。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抑郁;症状网络分析;交叉滞后后网络模型